加义党建 |“三人小组”当先锋 共同改造“幸福路”
2024-03-21 16:30:26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正茂 | 作者:刘玥          浏览量:2875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3月11日,加义镇义口村支部书记喻跳如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坎塘村。“感谢坎塘村全体村民为我们捐赠的道路维修资金,解决了民生难题,实在是太感谢了!”

     义口村汤家组村级道路与省道202入口相连,是义口村的村级主干道路,也是坎塘村出行的必经之路,为保障广大村民的出行安全,义口村计划对这段道路进行维修硬化,但由于筹集到的资金有限,修路计划一拖再拖。于是,经坎塘村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开会共同研究决定向全村村民发出捐款倡议。



组织有形有效,村民组长当先锋


      2018年以来,“三人小组”工作机制在加义镇广泛推广,已成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会上,坎塘村支部书记罗绪光说:“咱们这次是要靠老百姓,要充分利用“三人小组”作用,让部分带动全部,发挥不同群体的作用。”

村民小组是村委会的下一级自治组织,随着行政村一级功能的强化,大量工作任务需靠村民小组具体承担。“三人小组”中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要属村民组长了,“咱们先从模范带头组鹅颈组开始这次募捐,如果效果好,咱们再向全体村民发起号召。黄组长,您看怎么样?”罗书记问。“没问题,今天我就回去在群里号召!”鹅颈组黄厚发组长立马表态。

3月5日,鹅颈组在黄厚发的号召下,纷纷在群里响应,“要想富先修路,修路难一时,不修路难一世。”鹅颈组的微信群里大家鼎力支持修路项目,不到一天时间全组共捐赠2750元。这给坎塘村全体村干部增强了信心,于是在3月6日向全村发起了倡议书。



持续党建发力,党员示范聚合力


       村民小组是农村党建的薄弱环节,以一名党员作为“三人小组”成员之一,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更是先锋示范的主力军。

68岁的老党员彭要英是坎塘村人,在倡议书发起的第一天,她便捐了200元。“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她在党员群里说,同时她还带动孙女童谣也捐了100元。童谣是一名在校入党积极分子,“从小奶奶就跟我讲关于党的故事,虽然这次捐得不多,却也让我更明白如何去做好一名党员。”

坎塘村的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在有着47年党龄的彭奶奶的号召下,坎塘村陆陆续续有其他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捐款。截至3月11日,由办村干部、农商银行、党员、村民等154户一共捐款18150元,解决了义口村维修道路资金需求。



村账公开透明,群众参与顺民心


    “三人小组”使村民小组一级从过去的“光杆司令”变为一个真正的团队,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是组内3名不同类别的成员,大家相辅相成、群策群力。组长、党员带头,村民代表参与事务的全过程,保障了村民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杜绝了村民小组“拍脑袋”决策和“一言堂”。

此次捐款村民代表从前期会议讨论、发起倡议书、捐赠过程、账目公开全程参与。村干罗琼伟将捐款名单、捐赠收据公开在村民群中,村民们纷纷鼓掌点赞!“虽然我在外务工,但通过微信群,了解此次捐款是如何开展,清楚村账是怎么使用的……”

“三人小组”制度的推行,让村民作为一名参与者,全程参与监督,将过去的“干部要群众干”转为现在的“群众自己要干”,调动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不忘初心解民忧,修路造福暖民心”。义口村汤家组路已完成路基部分,接下来将进行硬化路面。此次维修路面,惠及了周边700多户居民,打通了居民出行“末梢”。“把村道拓宽了,不仅村民出行方便多了,而且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进出也顺畅多了,为我们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罗绪光书记说:“此次修路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其中“三人小组”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村里的党员同志,更是在乡村经济发展和增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上发挥着纽带的作用,相信以后我们能凝聚力量干更多的事。”




责编:周正茂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